您的位置: 首 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留德法学校友齐聚武大、共商气候变化法律应对

日期: 2010-11-15      阅读:

11月6日,在一片金黄的秋意里,DAAD校友系列活动——“留德法学校友气候变化法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召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外交部、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的留德法学校友,还有来自台湾地区成功大学以及德国来比锡大学的两位特邀校友。这样一个参与者如此广泛的聚会,对各位校友而言,实在是一次非常难得共聚。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活动组织者、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秦天宝教授首先逐一介绍了嘉宾和与会校友,校友们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会场的气氛很快变得融洽而和谐。随后,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教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教授以及DAAD驻武汉大学代表Heidrun Hoerner女士分别致辞。几位致辞人的发言都十分的热情洋溢,也都表现出对研讨会的支持,并认为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使得留德校友之间的联系加强,并对中国法学和德国法学互相借鉴和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研讨会的第一阶段,由外交部气候变化办公室副主任、郭晓峰校友进行了题为《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的主旨发言。他的发言,指出了现今国际法层面上,针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新动态,对我国的国内和国际气候政策也有一些良好的提议,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研讨会的第二阶段,是与会校友逐一进行发言。发言分为三个部分,分上下午举行。
第一部分主题是“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动态”。复旦大学杜涛副教授做了标题为《气候变化与当代国际法的价值转向》的发言;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葛勇平教授作了标题为《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发言;中国政法大学的张彤教授做了标题为《里斯本条约后的欧洲环境与气候政策》的发言;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作了标题为《气候变化和碳捕捉与储存技术所涉国际法律问题》的发言。这一部分的发言,都是从国际法层面出发的,把气候变化这一国际性热门话题在国际上的发展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使在场的听众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部分主题是“气候变化的立法和执法问题”。华中科技大学余翔教授、武汉大学柯坚副教授、南京大学刘青文博士以及来自成功大学王毓正博士,分别以《气候变化应对中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相关法律问题》、《气候变化适应性法律问题》、《气候变化与人权》、《气候变化调适策略下台湾地区相关法制文来发展之重点》为题,进行发言。这一主题的发言主要是针对气候变化法的具体实施问题的,对气候变化发这一新兴的法律领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疑问和提议,这些疑问和疑义也引起了老师们的讨论,每每都是因为时间有限的原因,大家才不得不意犹未尽的结束讨论。
第三部分是各位校友以民法为基础来讨论气候变化法的相关问题。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张里安教授、李承亮博士、肖军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珺教授、南开大学丁晓春博士,分别以《气候变化中的民商事法律问题》、《气候变化与侵权法的发展》、《气候变化与国际投资法》、《气候变化中的贸易法律问题》、《气候变化与排放贸易》等为题进行发言。这一主题下的发言,使听众更好地了解了,以环境法为主导因素的气候变化法,与传统法学领域中的民商法的交集,也阐明了一个作为一个较高层次的气候变化法,与人们生活细节的联系。
专题研讨结束后,研讨会进入自由讨论阶段。所有与会校友和参加研讨会的师生,都加入了讨论,这引发了本次会议的一个的高潮,也成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最重要与核心的地方,使得这次研讨会的学术目的得以完全实现。
在中午的工作午餐上,校友们还商讨进行了有关建立DAAD留德法学校友交流网络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一个学术交流网络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于德国与中国法学理论与实务界的交流与共同进步。同时,校友们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下一次可以继续由武汉大学承办,之后可以由与会校友轮流承办,并逐步吸引更多的留德校友参与到这样的一个交流的平台中来。但是,目前建立这样的网络,还是欠缺一些硬性的条件,还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各位与会校友也都表示会为了这个网络的建成和进一步发展做出相应的努力。
这次的研讨会,凝聚了来自全国的留德法学校友。一方面,研讨会为各位交流感情、建立和加深友谊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研讨会期间,与会校友相谈甚欢,互相提及德国的回忆,都感慨良多,把当年在德国学习的生活视为自己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研讨会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各地法学校友学者共聚一堂,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彻底的讨论,加强了各位校友的互相学习和借鉴,为今后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