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往事
当那些参与过你生命重要时刻的人在一一逝去时,最终我们的感受是岁月的无情、命运的无常、内心的无序。但当我们回想起那些温暖的瞬间,又会感谢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人们,是她们的涓涓善意汇聚成我们内心磅礴的海洋,无论人生再多惊涛骇浪,内心也总会归于平和。
长沙的雨很冷,春天的寒意来得突然,夏日的燥热仿佛还在昨日,一夜入冬。得知恩师的离世是在周六的早晨,当我还在为孩子们的吵闹而烦心时,挚友的微信告诉我,郭老师于当日凌晨离世。人下意识地反应是不可置信,直到同门群中师兄师姐们一句句追忆老师,犹如一声声重锤,砸在心间。过往的一幕幕,恩师笑起来眼镜后微咪的眼睛,说话时儿化的口音,很多很多我以为已经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画面和声音,都如洪水般将我的思绪淹没。一时间,仿佛时间倒流,我又是那个在珞珈山下求学的孩子。
第一次见到郭老师,已不记得是在国际私法的课堂上,还是在保研面试的小会议室里,又或是在她的个人办公室里。无论是哪个场景,记忆中的第一次见面,她就如春风拂面般和煦,没有丝毫想象中学术泰斗的压迫感。待到正式成为她的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相处的时间长了,在我的心中,郭老师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恩师,更是一位祥和慈善的家中长辈。
作为恩师,她总是不遗余力的给予指导和鼓励。我仍记得在一次课堂分享上,我做主讲人的民诉实证分析得到了她的肯定,事后,她再三叮嘱我要把课堂分享内容整理成论文,以待发表。毕业选题毫无头绪时,郭老师找出好些她近期研究的课题方向和资料,让我认真研读资料,选择自己心仪的课题。最后,我的论文被评为优秀。
作为长辈,她对于我们这些女学生更是关心备至。毕业在即,我去郭老师办公室道别。念及在珞珈山下六年求学时光,即将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我内心十分不舍,忍不住哭了出来,郭老师也陪着我默默流泪。毕业后,已参加工作的我只是抱着一试的心态报考了老师博士研究生,并未认真备考。事后,师妹告诉我,郭老师特意和她们应届报考的同门说,如果我笔试通过,会优先考虑。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最近一次和恩师联系还是2021年。本以为,恩师桃李满天下,平日无论是教学还是行政都事务繁忙,我只是那么平凡而又平庸的一个,毫无建树毫无作为,只是默默在同门群中关注老师的动态,偶尔发言跟帖。未曾想,就是一次偶然的发言,郭老师注意到我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两个孩子,特意加我微信,询问我的近况。我还回复恩师,等孩子大了,再带他们来看恩师和家人。不想,竟从此再无机会亲见。
师姐说,恩师已逝,世界上又少了一个真心盼你好的人。人间实苦,那些陪伴我们成长、无私给予关怀的人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离去。还在这个世间蹉跎的我们也只能在心中为那些逝去的人建一间房,让她们永留心中。每当我看向那和煦的日光,每当我感受拂面而来温柔的春风,我都会和自己说,她又回来看我们了。无论世间多少苦难、多少悲伤,还记得曾有人如此真心的爱过自己。
学生:周星童
(武汉大学国际私法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