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汉大学法学院行政党支部集体参观万林艺术博物馆
9月22日,武汉大学法学院行政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共同参观了法学院校友张晓冬博士以“梦”为主题的个人摄影艺术作品展,并收获了颇为丰富的艺术体验。
欢声笑语聚万林,展馆背景娓娓述
9月22日下午三点半,法学院行政党支部的老师们齐聚大气磅礴的万林艺术博物馆,品味欣赏张晓冬博士摄影的作品。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我校校友陈东升先生捐建,以其父陈万林先生之名命名,外观颇似一块巨石,构造独特,现已成为武大的地标性建筑。而本次展览的主办者张晓东博士是武大法学院的校友,他的摄影展主题为“梦——梦境、梦城、梦幻”,这表达了他对人、社会、自然的思考。透过摄影家的视角,张晓冬博士的艺术眼光是否更加深邃?他对万事万物的领略是否会更加深刻?他的精神世界是否更加多彩?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目光流连画中景,灵魂栖于梦之境
万林馆内清一色的白墙与灰色地板彰显着大气素简,老师们从一方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的展厅,开始了“梦”第一部分的遨游——“梦境”。《天路》那笔直的道路通往天际,寄意着他与天堂母亲的情感交流;冰岛海岸边呼啸着的潮起潮落让人的落寞背影在极寒中显得渺小,永无止息的潮水起伏和人的短短一生令人想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不得不感叹宇宙的浩瀚无垠;纳米比亚沙漠中那斑驳耀眼的白色斑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这悠远静谧的乐土啊,各种生命在空灵中顽强存在。忧郁中流露出阳光,沉默中浮现惊雷,黑暗中闪现极光。大家或唏嘘不已,或啧啧赞叹,或默然沉思,或流连万分,置身这艺术的海洋中,仿佛也寻见了一片灵魂栖息地。
异乡逐梦寻故园,思绪飘逸随真心
穿越“梦境”,大家来到了“梦域”。在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的坝上,大家感受特殊的地貌所影响的特殊气候;在群山被暮色笼罩时,大家感受到一匹马迷路的苍凉之感,体味着摄影师“只要心中有方向,便能找到回家的路”的奥义所在;在夜里泛起幽幽蓝光的白桦林中,大家心怀对大自然的疑惑和敬畏;在摄影师为了捕捉一抹霞光而等待的几个小时中,大家为他的执着和认真所打动……
通过一张张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大家挖掘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感慨着摄影师独特敏锐的视角、对梦的执意追寻,也感受着人与世界的嬗变。
现实纵有枉然处,以梦为马骋天涯
走过“梦域”,大家遨游至“梦幻”的海洋。这片海并不代表虚妄,而是通过艺术与现实相连的另一个世界,尽管梦幻往往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看,一群鸟栖于屋檐似乎乐不思蜀,唯有一只振翅高飞投入长空怀抱,“那是摄影师将香港人的安于现状与自身的不懈突围作对比呢”,为本次参观担任讲解的黄丽副书记如此幽默的解说,每个人都不禁莞尔;看,被命名为《琴声》的作品竟是阳光下颇似三角钢琴的潺潺流动的光影,让摄影师想起律动的袅袅琴音,如此之想象力,令大家佩服不已。
在这光与影的巧妙组合中,大家会笑谈光圈的大小和拍摄的角度与时间;在色彩构图的精心搭配里,大家惊叹于摄影师的拍摄功底;在或辽阔或微小的视野中,大家因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而惊叹纷纷。
一个小时的观展结束了,行政党支部的老师们还回味无穷。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谢雅维老师有感而发: “我觉得艺术提供给大家看世界的不同的视角,不同于课本里的知识,它是灵活的,多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的确,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发现美的同时,我们亦可本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去创造美,并且,守护美。而本次以“梦”为主题的影展,还原了大家内心对梦的憧憬,也激励着大家勇于追梦。
品万林影展,游艺术殿堂,看不同世界,创多元人生。相信此次观展经历为法学院行政党支部的老师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对艺术的启发,对“梦”的追求和热爱,以及对生命高度的探索。(文/夏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