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晚上七点整,由“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八期诉讼法论坛暨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法学院108室正式拉开序幕。

武汉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我院刑事诉讼法学科负责人洪浩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法系意识与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由本次论坛邀请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陈刚教授做主题演讲,同时邀请了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虹教授作为与谈人就主题做扩展演讲。武汉大学法学院占善刚、李傲两位教授作为点评人进行主题探讨。

陈刚教授以问题为导向,就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主题演讲: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问题与概念究竟从何而来?如何解释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概念?如何去建构和完善相关制度?深度剖析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意识的异同,强调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制度背后的法制大背景,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并加以适用,并解析了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前世今生。蔡虹教授则从域外法治和现代法治的视角,着重就我国民事诉讼具体制度和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演讲。蔡虹教授指出,在研究中国法治时,必须注重法系研究、比较法研究。同时,要关注民事审判原理和内在规律,和实证等多元性的研究方法。占善刚和李傲教授则分别对此次论坛进行点评,强调语言工具对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进行研究时应当注重制度背景,不能断章取义。

主题演讲结束后,到场的数十位博士、硕士都积极地向讲座嘉宾提疑问惑,各位老师也一一应答。最后,洪浩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指出,各位法科学子在学术研究中,应该注重法系意识的研究和法治中国的关系,我国的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未来将是法律人展演的舞台!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结束!(方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