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晚,应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邀请,著名劳动法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全兴老师在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为我院师生举办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喻术红教授主持,经济法教研室李安安、南玉梅、班小辉、袁康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全兴教授围绕《“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劳动法解读与应对》这一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第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应当与安全性和公平性相联系。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是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自由、自主和自治协商的空间,应当包括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与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两个方面。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安全性与公平性三者是统一的,是劳方、资方与政府三方的共同目标。
第二,我国现有劳动力市场具有灵活性。首先,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推进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过程。其次,一些国际权威性的评估报告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优于其他要素市场。再次,国内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灵活就业规模逐渐扩大,形式日益增多。最后,相关学者的数据调查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相当有限。
第三,劳动法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措施应当精准与适当,不宜“一边倒”和“一刀切”。王全兴教授认为,实现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公平性的统一,不能仅着眼于《劳动合同法》,而应当依赖劳动法体系内外的系统化分工与其他相关部门法的配合。应当转变立法思路,改变当前我国劳动立法由国企问题主导的局面,对国企问题与非国企问题分类应对。此外,可以对灵活用工进行分类,对正当的灵活用工从宽规制,不正当的从严规制。
第四,《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应当以劳动合同的运行规制与分层分类规范两个方面为重点。一方面,应当考虑修改我国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合同变更、无因辞职与解雇保护的法律规则。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高端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减轻中小微企业的雇主义务,区分不同的非典型劳动关系对其进行放宽或从严规制三个层面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报告结束之后,王全兴教授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互动交流。针对如何处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作出立场选择、对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审查、如何看待我国分享经济下的用工关系等问题,王全兴教授做出了详细而精彩的解答。
喻术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王全兴教授表示感谢,并对报告中的观点表示赞同。其次,喻术红教授强调,希望同学们不仅要认真领悟王全兴教授讲授的知识,也要学习王教授严谨治学的学术风格和追求实证的研究方法,力求使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本次学术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供稿人:赵乾 邵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