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青年公法学术坊第六期成功举办

日期: 2018-11-05      阅读:


2018年11月1日,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评论》编辑部、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办的青年公法学术坊第六期在武汉大学法学院332教室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婚姻、信仰与表达的自由——‘蛋糕案’中的宪法问题”。主讲人为东南大学法学院陈道英副教授。活动由武汉大学法学院伍华军副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主持人伍华军副教授向在场的师生隆重介绍了主讲嘉宾,大家对陈道英副教授的到访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主讲人就“婚姻、信仰与表达的自由——‘蛋糕案’中的宪法问题”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陈道英副教授对美国“杰作蛋糕店诉科罗拉多民权委员会案”(也称“蛋糕案”)的基本案件事实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第一,应当思考公民表达自由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权冲突时的解决手段,不能仅是简单地界定宗教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内涵,还要考虑两者冲突时是否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第二,象征性行为的边界在何处。案件判决中托马斯大法官在为“蛋糕案”拟写的“附议书”中试图以“表达性”为切入点,对相关判例进行梳理,把做蛋糕行为列入象征性行为的范畴。托马斯甚至考察了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和美国内战时期婚礼蛋糕在英美文化中的兴起,并认为婚礼蛋糕是具有表达功能的。第三,美国对言论自由的思考。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通过对“言论”下定义以确立言论自由保护的范围,并希望找到一种完美的“言论”定义。在这个定义中,符合美国司法发展利益的将被囊括其中,而不符合美国司法发展利益的将被排除在外。这也是本案难以判断蛋糕的表达性的重要原因。

在与谈阶段,翟晗老师提出,“蛋糕案”体现的根源问题是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大众普遍认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内涵的依托,而技术产品仅仅是一种重复性制造过程,几乎不可能将制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地表达。李炳辉老师认为我国的审判过程更侧重于在法律规范中找答案,而美国则似乎更倾向于在生活中找答案,两者各有优劣,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尝试借鉴美国司法先进的理念。其次,李老师指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言论表达的方式也随之愈加多样,因此应适当扩大法律中言论的范围以应对社会发展对言论含义扩充的需要。黄明涛老师认为该案的审理有意回避了部分法理判决,但是,在审判中解决应当解决的问题而回避案件以外的争论不失为一种智慧。同时黄明涛老师提出如何界定“表达性行为”是该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今后相似案件解决的核心,也许可以对各相似案件进行梳理并归纳共同特点,以合理界定“表达性行为”。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在场同学分别就表达自由的界限、宗教信仰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国内表达自由现状等问题踊跃提问,陈老师对问题都作了认真、专业的解答。

在活动接近尾声之际,秦前红教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进行了三点总结:第一,本案的关键是解决基本权利冲突问题。第二,法律在法律生活中的主要价值便是安定性价值,但社会处于流变之中,因此需要法官运用一定的技术对此进行补充。第三,法律权威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体现?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即便判决会产生争议也会被全社会所遵守,这就是法律的权威。

最后,秦前红教授再次对陈道英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说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本次活动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供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