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师资团队   >   在任教师   >   法学理论   >   正文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0年和2015年先后在武汉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获得法学和社会学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科法学、人权法学。近年来在深耕中国经验,熟悉国外理论的基础上,交叉运用法学、社会学知识,聚焦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法学评论》、《武汉大学学报》、《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施普林格(Springer)和人民出版社等中外出版社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


教育和工作背景

2025—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2025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历任社会学院副院长(挂职)、工会主席

2017—2022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2017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2010—2015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法社会学方向)。其间作为博士雇员,完成了840小时的工作义务,包括讲授中国法律、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组织相关学术活动

2006—2010 武汉大学博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8-2010年期间,受国家公派在丹麦人权研究所(Danish Institute for Human Rights)完成了18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计划

2003—2006 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学理论专业)

1998—2002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双学士(金融学/经济法专业)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

1.《以“三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基于村庄社会差异的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CSSCI期刊,独著)

2.“Structural Strain, Family Control, and Delinquency: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Juvenile Offenders Affected by China's Rural-to-Urban Migra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Published Online in 2024, https://rdcu.be/dyFz1 (SSCI, Q2 in Family Studies, 通讯作者)

3.“Viewing Persistent Individual Complainants in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Everyday Politic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23, Vol. 28, No. 2: 209-229 (SSCI, Q1 in Area Studies, Ranking 1/84,第一作者)

4.“Inter-affectivity and Social Coupling: On Contextualized Empathy”,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 2022, Vol. 21, No. 2: 377-393 (A&HCI, Q1 in Philosophy, Ranking 4/321,共同第一作者)

5.“China's Online Xinfang Channel: Absorbing Grievances through Institutionalization”, China Perspectives, 2021, Vol. 3: 53-60 (SSCI, Q1 in Area Studies,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6.“How Local Authorities Handle Nail-like Petitions and Why Concessions Are Made”,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2017, Vol. 49, No. 2: 162-182 (SSCI, Q1 in Sociology, 独著)

7.《以“三治融合”重塑基层政权:一个化解社会矛盾和创新治理能力的独特视角》,载《武汉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CSSCI期刊,独著)

8.《智慧社会的数字人权保护—基于“能力路径”的理论建构》,载《法学评论》2023年第1期(CLSCI期刊,独著)

9.《“以发展促进人权”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优势:基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的理论阐述》,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CSSCI期刊,独著)

10.《个体社会心理视角下的极端主义行动溯源》,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21年第5期(CSSCI扩展版,独著)

11.《阳光信访的运行机制和现实效果》,载《中国研究》2021年第27期(CSSCI集刊,独著)

12.《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与应对:基于犯罪社会学的理论分析》,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20年第3期(CSSCI扩展版,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

13.《重新理解政治:对信访治理困境的政治社会学解读》,载《思想战线》,2017年第2期(CSSCI期刊,独著)

14.《权宜式信访治理的塑造机制和社会后果》,载《法律与社会科学》,2017年第1辑(CSSCI集刊,独著)

15.《应对缠访、闹访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载《法学论坛》,2014年第5期(CLSCI期刊,独著)


专著(译著)

1.《Handling of Unyielding Complainants in China: Process Dynamics and Outcomes》, Berlin: Springer, 2022

2.《美好生活何以可能:关于个人自主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分析》,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

3.[瑞典]亚历山大·佩岑尼克著,桂晓伟译:《法律科学:作为法律知识与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持科研项目

1.《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态治理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编号19BKS160;主持人,在研中)

2.《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融入都市矛盾的发生和化解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 16JYC84000;主持人,免鉴定结项)


联系方式

邮箱:guixiaowei@whu.edu.cn

桂晓伟

教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