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现任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
女,1971年生。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助教,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教授,并于2012年6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及法律诊所的教学。1998年加入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现“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2013年起任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2017年起任武汉大学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
2001年9月至12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参加人权奖学金培训项目。2003年3月至4月,赴美国参加诊所教师交流培训。2005年8月-2006年7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公益法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获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资助,任富布莱特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美国东北大学、纽约律师协会等机构发表演讲。曾赴波兰、匈牙利、南非、马来西亚、印度、韩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教育背景
1987年至1991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
1993年至1996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硕士;
1998年9月至2004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法律史、外国宪法学、公益法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 常务理事
武汉市洪山区法学会 副会长
代表性奖项
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2018年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作品优秀指导老师,2015年
代表性论文
1、《法律援助与发展权:逻辑、历史与现实的互洽》,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7年第12期转载。
2、《“法庭之友”:一种诉讼信息披露机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
3、《民意表达与程序“输入”——“中国法中心”视角下美国公益诉讼中“法庭之友”制度之审视》,载《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4、《美国地方自治对孙中山的影响及其限度》,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5、《本土化:法律移植不可忽略的环节》,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年8月20日。
6、《议会主权下的英国司法审查——以2005年<宪法改革法>为视角》,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6期;
7、《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6期;
8、《中国诊所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原文为英文),载《法律时报》(日本)2007年第1期;
9、《试论古罗马的宪政学说》,《珞珈法学论坛》(第四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0、《论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主权原则受到的挑战》,《20世纪以来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代表性著作
1、《美国宪法:个人权利、案例与解析》(译著),【美】艾德斯,【美】梅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2、《英国议会主权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公益诉讼的理念与技巧(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法律制度与法律渊源》(译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科研课题:
1. 纵向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从民意表达到和谐司法——公益诉讼中的法庭之友研究》,2011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人权保障视野下的法律援助研究》,2016年
科技部司法专项:《精准公共法律服务支撑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四:《法律援助律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与智能推荐技术》,2018年
2. 横向课题:
《公益诉讼的理念与技巧》,美国公益法研究所2007-08年资助
《青少年维权经常性工作机制研究》,共青团湖北省委2009年资助
《公益诉讼的理念与技巧(II)》,美国公益法研究所2009年资助
《第二届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务高级研修班》,美国公益法研究所2011年资助
《调解及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与实践》,美国公益法研究所2012年资助。
《湖北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研究》,湖北省司法厅2017年资助。
《“网上群众工作部”工作机制研究及成果转化》,武昌区政法委2018年资助。
3. 校内课题:
《“外国法律史专题”精品课程建设》,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015年资助
《西方近代法律思想史》,武汉大学教务部2010年资助;
《外国法制史双语教学改革研究》,武汉大学教务部2005年资助,
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法学院415办公室
电话:027-6875-3668
邮箱:xiangyan@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