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成果巡礼   >   正文

铸魂育人守初心,构建一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成果报道(一)

日期: 2021-04-26      阅读:

 

编者按:

 

2021年,历史进入了又一个辛丑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注定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回顾历史,难忘百年前旧中国那段不堪的伤痛;展望未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着眼当下,我们党正以百年艰苦奋斗凝结的智慧引领着国家事业波澜壮阔地奋力前行。值此历史性时刻,回顾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成果和经验,为 “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期的持续发展明确战略,聚焦问题,攻坚克难,实现突破,从而为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聚力蓄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院对“十三五”以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建设成果进行了梳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并向多年来持续关心、支持和助力学院发展的领导、校友和社会各界友好致以感谢。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十三五”以来,武汉大学法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扎根中国国情与社会实践,又放眼全球为一些共性法治问题探索“中国样本”,将“立德树人、家国情怀”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教师、教辅、校友、业界同仁多元聚力,积极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责任、敢担当、高素质的中国法治建设领军人物和涉外法治高端人才。

多元聚力,全员落实育人责任

以提升专业教师育人能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导学思政”。立足教师教学工作对思政教育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学院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实务部门参与一线工作,置身专业前沿和实务前沿,锻造专业教师自身专业及实务技能,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中国法治实践活动,积极运用专业知识为我国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做贡献,以此厚植家国情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落实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潜心研究所在领域重大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导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奋斗终身。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高端智库工作会议

团结一线教、辅力量,夯实育人服务支撑。法学院成立了“思政专项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组员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研究生办公室、本科生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等机构负责人。全院教辅及行政人员在事无巨细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中,践行学院育人理念,落实落细每一个环节,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动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参与学生教学实践或指导,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党委书记孙德元、党委副书记胡伟走访本科生宿舍

“闻道书院”读书会

 

研究生实习实践交流分享会

不断深化“育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校友、业界朋友等“后援团”力量。珞珈法学,人才济济,榜样的力量,激励后学努力向阳、向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武大法科文脉,成为法学院人才培养宝贵的精神财富,校友们得学院文化之滋养,毕业后通过参与实务课程、开设讲座、设立奖助学金、 招募实习生、 指导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办学术活动、资助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反哺学院、身教言传以飨后学。院庆四十年,有情怀与担当的法学院校友携校友之友为珞珈法学教育基金签约募资1.26亿元助力法学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理念在点滴行动中生根开花,教师、教辅、校友、业界同仁多元聚力,全员担当育人责任。

珞珈法学发展基金签约仪式

 

多维贯通,全过程贯穿育人环节

聚焦专业特色,完善培养体系。学院为本科生设立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试验班,打通二级学科壁垒,全面开设法律实务研习课程,突出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人才个性化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始终强调以培养法律人健全心性与品格为基础。同时,借助国际法高端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从研究选题开始,就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法科学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大格局、大智慧,充分体现法学作为治国理政之学的学科品格,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涉外法治发展对法科人才的新定位、新要求。

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组织架构图

注重人才培养,抓好分类引导。法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接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融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多层次、国际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卓越法律人才,立足于法学人才培养规律全面、系统地修订和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更加重视本科通识教育与专业的融通,更加重视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更加重视提升国际化视野和外语能力。研究生的培养从研究选题开始,就关注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南海仲裁、 “一带一路”、 网络空间治理、人权保障与司法改革、党内法规等,在理论结合实践研习过程中,深切关注国情民情社情,激发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提升思考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公益论坛

把握时间节点,实施价值引领。武汉大学法科历史悠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法学专业人才,在推动法学学科发展、民主法治进步、维护国际和平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历史积淀形成的武大法科文脉成为本学科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汉大学法学院始终强调学科历史传承教育,通过国家宪法日、院庆、开学、毕业典礼、入职、荣休仪式等各种方式,传承珞珈法学人的精神品格,涵养学生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

党委书记孙德元带领本科生、研究生百余人组成方阵参与宪法诵读活动

恢复法科教育四十周年暨法科创建一百一十一周年院庆活动

 

多向驱动,全方位融入育人系统

坚定理想信念,做实党建育人。党建是思政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本学科高度重视党建育人工作,认真落实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为立德树人夯实组织基础。定期组织党员骨干培训,有序开展“三会一课”、“四个一”活动。研究生党建采取“新老支部帮扶结对”模式,开展法学特色党建活动。

本科生党总支“学四史 讲四史”故事汇

鼓励各支部制定计划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完善体制机制,做细服务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 精心组织、规范开展各种类型的评奖评优工作,制定评优细则时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与学术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妥善处理评选过程中学生的申诉,保证了评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同时,通过日常管理,树立先进典型,全员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合理诉求。学院通过召开学生骨干座谈会、寒暑假见闻座谈会、走访学生宿舍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践情况,关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020年本科生“法苑青榜样”表彰大会

冯果院长、谢雅维副书记走访学生宿舍

研究生2020年寒假见闻座谈会

创新育人方式,做好网络育人。新媒体新技术凭借其实时性、伴随性、互动性逐步成为青年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学院利用最新技术改版传统网站,构建新媒体平台网络信息审核机制,分年级建立QQ群、微信群,不断改善网络育人环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密切关注学生虚拟空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多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着力拉近思政育人工作中“心与心的距离”。


WHULawyer
微信公众号

    

2020级研究生微信、QQ官方通知群

 

多层创新,全领域提升育人质量

突破第一课堂,实践中打磨专业技能。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习过程中,紧密围绕国情民情社情,激发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热情和责任感。通过实习基地、国际组织实习、国际化竞赛、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普遍参与。学院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专业国内外赛事中,以竞赛促学习,以学习打竞赛,培养学生依托国情的基础上,强化国际视野,展现中国学子的风采。“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视野不断拓展。以国际赛事为“练兵场”,多次问鼎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等赛事国内高校最高奖,并在国际决赛中获亚洲高校最好成绩。


第八届“马克昌杯”法律人职场精英挑战赛

代表队参加 
                                                   

 2021 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

       代表队赴华盛顿参加第五十九届Philip 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总决赛 

    

      代表队荣获第十八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国一等奖
                                             

 


  突出特色优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端平台。 武汉大学法学院作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骨干力量,同时还拥有国家首批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所、最高人民法院和武汉大学环境法所共建的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国家人权教育基地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湖北省委办公厅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等多个高端研究平台。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项目为依托,将上述平台日常性工作与教学、指导学生结合起来,将咨询报告选题与写作纳入日常培养工作中,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咨询报告的基础调研和写作过程,构建法科学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大格局、大智慧,锻炼胆识,培养责任、提高能力。


学院高端研究平台(部分)

注重典型带动,发挥朋辈引领示范作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闻令而动,或为国家依法抗疫或涉外舆论战和法律战建言献策,或在国外传播中国战疫经验,或参与社区值守,努力践行珞珈法律人的使命传承与担当,“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命感大力彰显。近五年来,共计800余名毕业生在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上官腾飞博士挂职副县长,参与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汪千力到最高法院工作伊始就主动到河南农村驻村锻炼,将家国情怀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江见选调工作期间主动请缨百色市田林县高龙乡新寨村任第一书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身体力行的践行着珞珈法苑学子的家国情怀。

上官腾飞

汪千力

江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